」 在俄羅斯窮於推動毫無章法的動員令,並且阻止役齡人口離境的同時,根據華府智庫和英國情報顯示,俄軍在烏克蘭東北部戰略城巿利曼(Lyman)附近的戰事看起來持續失利。
這種敘事對個人的高舉,在當代現實中已演變成一個個孤立的自我,以及對自主抉擇的自我迷戀。但事實上,所謂的自由根本是受到市場演算法的操控,每個個人都是被大數據演算法所決定,選擇權其實是在那些花得起錢的超級富豪手上。
在我們的當代世界中,這些矛盾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已讓這種敘事本身受到質疑。路德敘事也將處在戰爭中的世界和處於文化政治危機中的國家納入,使之成為路德敘事的組成部分。而路德,被描述成現代性的典範案例而受到研究。文:克莉斯汀・海默(Christine Helmer) 第六章 路德如何成為天主教的改革者 01 今日 本書有個關鍵前提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性詮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製造出來的新教想像。現代性的主要思想家,不僅宣告猶太教是「已死的宗教」,他們還建構了以這種宣告為基礎的自由和進步故事。
因此現代性也藉由這個敘事,擴大並延伸這當中的意識形態。這種敘事將如何修正當代世界的宗教議題,則是本章結尾的重點。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與「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29日聯合發布了《2022 跨大西洋趨勢》(Transatlantic Trends 2022)報告,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帶來的挑戰,向跨大西洋地區的14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英國和土耳其)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西班牙、瑞典、加拿大、荷蘭和法國的受訪者中,他們多半支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即使該國經濟要付出更高代價也在所不惜。不過,即使是對中國敵意比例最高的美國、加拿大、德國和英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的受訪者比例仍比視為對手的受訪者來得高:在美國,有34%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競爭者,32%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對手。報告樣本數為每個國家1500名左右、18歲以上的男女,調查時間介於今年6-7月。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12國支持對中強硬、即使影響本國經濟也在所不惜 雖然這些國家多數受訪者不清楚自己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但受訪者總體上仍傾向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A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survey of Americans had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event of a PRC invasion of TW, 76% wld support imposing dipl & econ sanctions; 65% wld send arms/mil supplies to Taiwan; 62% wld support using the Navy to prevent BJ from imposing a blockade. — Bonnie Glaser / 葛來儀 🇺🇦 (@BonnieGlaser) September 29, 2022 延伸閱讀 皮尤中心「對中國觀感」民調:德日義反感逾15年,英荷近3年由喜轉厭,只有星馬以3國不討厭中國 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 英相特拉斯:英國決心與盟國合作,確保台灣能自我防衛 中國軍演後台歐關係躍進:台灣遊說歐盟跟進美國制裁北京,歐盟情報首長原計畫秘密訪台 美國《台灣政策法》象徵習近平只用了短短五年,就敗光中共過去40年在西方積累的形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不過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多數國家的民眾仍傾向透過外交手段制裁,即使是美國也只有8%和7%的民眾支持向台灣輸送武器或派遣軍隊。英國和德國的受訪者在這樣的條件下支持比例稍微低一點,但仍有超過5成的支持率。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支持他們的政府採取多項行動來回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中國是夥伴、競爭者、還是對手? 跨大西洋地區國家與中國雙邊關係的複雜性,反映在輿論上。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不只一次表態,若中國侵犯台灣,美國部隊將會出面防衛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12國支持對中強硬、即使影響本國經濟也在所不惜 雖然這些國家多數受訪者不清楚自己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但受訪者總體上仍傾向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報告樣本數為每個國家1500名左右、18歲以上的男女,調查時間介於今年6-7月。不過,即使是對中國敵意比例最高的美國、加拿大、德國和英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的受訪者比例仍比視為對手的受訪者來得高:在美國,有34%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競爭者,32%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對手。
不過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多數國家的民眾仍傾向透過外交手段制裁,即使是美國也只有8%和7%的民眾支持向台灣輸送武器或派遣軍隊。A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survey of Americans had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event of a PRC invasion of TW, 76% wld support imposing dipl & econ sanctions; 65% wld send arms/mil supplies to Taiwan; 62% wld support using the Navy to prevent BJ from imposing a blockade. — Bonnie Glaser / 葛來儀 🇺🇦 (@BonnieGlaser) September 29, 2022 延伸閱讀 皮尤中心「對中國觀感」民調:德日義反感逾15年,英荷近3年由喜轉厭,只有星馬以3國不討厭中國 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 英相特拉斯:英國決心與盟國合作,確保台灣能自我防衛 中國軍演後台歐關係躍進:台灣遊說歐盟跟進美國制裁北京,歐盟情報首長原計畫秘密訪台 美國《台灣政策法》象徵習近平只用了短短五年,就敗光中共過去40年在西方積累的形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美國在歐洲最親密的盟友同樣支持率也很低,英國對於輸出武器和派兵的支持率為5%和3%,法國受訪者的支持率則為3%和2%,其他國家的比例更低──義大利、波蘭、土耳其、西班牙、羅馬尼亞和立陶宛僅有1%至2%的受訪者支持自己的國家部署軍隊到台灣。在西班牙、瑞典、加拿大、荷蘭和法國的受訪者中,他們多半支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即使該國經濟要付出更高代價也在所不惜。
雖然馬歇爾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包括美國在內的跨大西洋國家民眾多數不支持以軍事支持台灣,不過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8月公布對美國民眾的意向調查,則得出了不同的結果: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有76%的人支持對中國實施外交和經濟制裁,65%的民眾支持向台灣政府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另外又有40%的民眾支持向台灣派遣美軍,以幫助台灣政府保衛國家免受中國侵害。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中國是夥伴、競爭者、還是對手? 跨大西洋地區國家與中國雙邊關係的複雜性,反映在輿論上。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與「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29日聯合發布了《2022 跨大西洋趨勢》(Transatlantic Trends 2022)報告,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帶來的挑戰,向跨大西洋地區的14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英國和土耳其)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這份報告,除了美國之外的13個國家,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無法判斷中國對於自己的國家來說究竟是合作夥伴、競爭者還是對手,這在瑞典(43%)、立陶宛(36%)、波蘭(34%)和荷蘭(31%)尤為明顯。
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從性別和年齡來看,男性和較為年長的受訪者更願意接受對華強硬所帶來的經濟代價。報告指出,這些國家的民眾對於外交措施和制裁以外的行動「幾乎沒有參與的意願」,就算是支持向向台灣輸送武器和派遣軍隊支持率最高的美國,支持率也很低──僅有8%的受訪者支持對台輸出武器,7%的受訪者支持派兵到台灣。
若中國武力犯台,歐美不到1成的受訪者支持對台輸出武器、部署軍隊 從平均值來看,在接受調查的14個國家中,35%的受訪者在中國侵台的情況下僅支持採取外交措施,32%的人支持聯合經濟制裁,但很少支持向台灣輸送武器(4%)或軍隊(2%),有12%的人希望他們的國家不要採取任何行動。英國和德國的受訪者在這樣的條件下支持比例稍微低一點,但仍有超過5成的支持率。
德國受訪者中,有43%認為中國是競爭者,23%將中國視為對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不只一次表態,若中國侵犯台灣,美國部隊將會出面防衛。
平均值來說,這些國家的受訪者強烈支持以戰爭罪起訴俄羅斯(74%)、並且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71%),特別是歐盟與北約的國家。除了土耳其和立陶宛,絕大多數受訪者支持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其中對中國強硬傾向最明顯的是法國(66%受訪者支持)、加拿大和荷蘭(均為62%)、瑞典(61%)、葡萄牙和英國(均為60%)。另外在許多歐洲國家,男性比女性更支持採取制裁手段。Photo Credit: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網站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支持他們的政府採取多項行動來回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1年11月後,禁令又更加嚴格,而貝洛主教都接受了這些處分。貝洛的行動獲得當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1920-2005)的同情,因而在1980年代後期訪問了東帝汶,讓西方國家更加重視東帝汶的獨立聲音。
目前梵蒂岡發言人Matteo Bruni已對此回應,梵蒂岡是在2019年收到對貝洛性侵的舉報,而梵蒂岡也在2020年對貝洛執行禁令,包括禁止他接觸未成年、限制行動與其行使的職務,以及禁止他與東帝汶慈幼會有所接觸。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199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主教貝洛(右)和前東帝汶總理與總統霍塔,於1996年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合影。1991年「聖克魯斯屠殺事件」血腥屠殺事件爆發,貝洛協助將兩名證人逃到到日內瓦,而這兩名證人也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描述了印尼的暴行。
新聞來源 Nobel Prize laureate Bishop Ximenes Belo accused of abuse(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 says it restricted East Timor archbishop after abuse allegations(Catholic Philly) ‘What I want is apologies(De Groene Amsterdammer)延伸閱讀 「老總統」回鍋穩政局與後疫情時代,台商如何看東帝汶經濟前景? 東帝汶的語言抉擇:為何僅5%人口懂的「葡語」會成為官方語言? 台灣教授在東帝汶:東南亞最民主國家,台灣可從東帝汶學到什麼?【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本月28日荷蘭媒體《De Groene Amsterdammer》報導了1996年的和平獎得主、現年74歲的東帝汶天主教主教貝洛(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1948-),在90年代曾性侵未成年男性。保羅表示,貝洛濫用了他對生活在貧困中男孩的權力位置,而羅伯托則表示:「我想要的是貝洛和教會的道歉。我希望他們承認我和其他人所受到的痛苦,這樣暴力和濫用權力將不再發生。
目前貝洛主教所屬的葡萄牙慈幼會也在29日發表聲明,他們在聽到對貝洛的指控後感到悲傷且心情複雜,對媒體報導內容並不知情,也表示貝洛在當地服務時並沒有任何教育或教牧職責。」報導也指出,最初對貝洛的指控是在2002年,同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受貝洛以健康因素為由,辭去了東帝汶帝力的主教職務,隔年他離開東帝汶,在定居葡萄牙前,先是在莫三比克傳教。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1996年,貝洛與前東帝汶總理與總統霍塔(José Manuel Ramos-Horta,1949-)共獲諾爾爾和平獎,以表彰兩人「為實現公正與和平解決東帝汶衝突所做的努力」
1991年「聖克魯斯屠殺事件」血腥屠殺事件爆發,貝洛協助將兩名證人逃到到日內瓦,而這兩名證人也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描述了印尼的暴行。保羅表示,貝洛濫用了他對生活在貧困中男孩的權力位置,而羅伯托則表示:「我想要的是貝洛和教會的道歉。
2022 年 7 月 6 日下午,海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冯飞在三亚会见了伊顿电气亚太区总裁刘辉,以及海南未来产业园董事长、总裁沈荣。 [阅读]
田玉龙说,分区域看,重点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改善。 [阅读]
专家认为,物联网已进入场景落地阶段。 [阅读]
由于美国此前推行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市场不得不面对当前困境。 [阅读]
根据公告内容,河北省将实施港口资源整合,拟组建河北渤海港口集团,唐山港实际控制人将由唐山市国资委变更为河北省国资委 [阅读]
去年,该节日赢得了俄罗斯地理学会的最佳旅游项目提名奖,还赢得了在文化、音乐会和音乐节项目上俄罗斯活动国家奖的提名。 [阅读]
5月份经济止住4月份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 [阅读]
浙商证券(10.83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下半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背景下,预防式应对疫情将极大地降低大面积扩散的可能性,有利于物流和人流的恢复,经济大概率向疫情前的潜在增速 [阅读]